前言
旅游业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旅游人才是确保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海南作为具有独特气候环境优势的旅游大省,旅游淡旺季明显,导致旅游行业存在人才“潮汐”现象,人员流动性大且易出现用工荒。同时,旅游业软件实力与硬件水平不匹配,极大地制约着海南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战略部署。
坚持以问题导向,着眼于长远发展。我省创造性地推出“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即“旺季工作、淡季学习、工学交替”,在旅游旺季时输送人才、淡季时储蓄人才,建立以员工自学为主、高校辅导为辅、工学结合及校企联合培养的教育培训新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业基础人才提升工程。
海南大学“旺工淡学”项目移动课堂。
项目实施两年,共计名旅游业从业人员被录取参加学习,人才培养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高品质培训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打通旅游人才培养“快速通道”,走出了一条海南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创新之路,为推动人才培养贡献了“海南智慧”,为国家积累“制度财富”。继年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对外发布,年4月,该项目还作为全省六个优秀案例之一为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全国自贸区厅局级领导干部“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培训班学员进行展示和汇报,获得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省委深改办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为全面介绍“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的积极成效,分享海南推进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经验做法,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发布本白皮书。
一、背景篇——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呼唤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
人才是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根基,加强全省旅游人才的职业教育和培养,夯实旅游基础人才储备,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将进一步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旅游产业在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但海南旅游业发展仍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基础性旅游人才和高质量旅游人才均较为缺乏。在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亟待破解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人才瓶颈”,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决策篇——深入调查直击痛点科学决策高位统筹
(一)深入调查研究,直击产业发展痛点
年4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开展了全省旅馆业人才素质提升专题调研。调研数据显示,旅馆业从业人员学历大多数在大专及以下,管理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78.93%。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和学历层次的低下,难以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旅游人才需求,直接掣肘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遵循产业规律,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海南旅游淡旺季供求矛盾直接引致旅游旺季人才“用工荒”、旅游淡季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省旅游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旅游人才的储备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淡旺季规律,我省创造性提出了“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领导高位统筹,大力支持项目开展
为全面做好全省酒店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落实力度,海南省主要领导对酒店业人才培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工作做实做好。省旅文厅和省教育厅深入研究,扩大旅游人才培养对象范围,优化招生学校和专业,有效推动了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
三、推进篇——多方多举措协同推进项目落地落实
(一)多部门联动打破壁垒
1、部门联动,全力推进项目开展
年6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省教育厅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年3月,培养对象扩大至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餐饮业从业人员。
2、联合补贴,鼓励从业者积极就读
项目采用政府资助模式,省财政制定“财政补贴礼包”,与省内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餐饮公司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实际就业的在职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后,向财政申请政策补贴,解决了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加大了项目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二)多主体联动协同推进
为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开展,各相关部门和社会主体建立了“政府主导、协会组织、校企参与”的全行业协调联动机制。年8月,由省旅文厅和省教育厅发动5家省级旅游行业协会及10家省内招生院校成立了海南“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联盟,切实增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三)多举措推进共同落实
1、单列单招,探索招生新模式
项目将全省旅游从业人员纳入学历教育体系,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的“自主招生”,由各院校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招生,实现了“订单式”的旅游人才培养,有效推动旅游从业人员重返学校学习深造。
2、工学结合,培养旅游新型人才
项目采取员工自学为主、学校辅导为辅、工学结合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推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制,引入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测试为主、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际作用。
3、精心组织,择优遴选培养学校和专业
通过对上年度招生录取完成率、开设专业的合理性、人才培养方案完备性等进行综合考评,择优遴选招生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培养学校及专业,稳步开展全省旅游人才培养环节的供给侧改革。年6月,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10所学校的14个专业开设旅游行业学历继续项目,培养学校比年减少了8个。
4、注重实践,优化课程实现课岗证融通
一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学员现场面试、技能操作、实践应用的学分比例,解决专业技能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错配问题,促进教育机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行业人才需求相衔接;二是探索创建“1+X”制度,即1个学历证书+X个职业资格证书,着力提升各类教育机构毕业生技能应用水平。
5、弹性学制,采取灵活多元教学模式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工不停学,项目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多形式开展线上教学门次,课时,专家专题讲座13场次;二是省旅文厅结合项目需求,创新开展“移动课堂”“送教入企”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连续推送旅游专业技能提升、国际礼仪外语能力等系列35门课程,累计参加线上学习人员达到1.5万人次。
四、保障篇——全方位立体化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
(一)组织保障
项目建立了“政府主导、协会组织、校企参与”的人才培养协调联动机制,并由省旅文厅、省教育厅组织发动5家省级旅游行业协会及10家项目招院校,成立了海南“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联盟,依托海南大学设立了联盟办公室,引导校企资源整合,搭建促进项目落地实施的协同合作平台。
(二)政策保障
一是为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省旅文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四部门先后联合印发了《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关于〈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补充通知》,科学有序指导项目的开展;二是省教育厅、省旅文厅印发了《关于申报年旅游业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的通知》《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项目学历教育考试招生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细化落实考试招生管理、招生学校和招生专业遴选等具体措施。
(三)资金保障
项目通过采用政府资助模式,员工毕业后凭毕业证书向财政申请全额补贴个人承担的学费;学员教材费全部由财政承担;职业资格考试费用可凭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向财政申请全额补贴;海南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餐饮企业实际就业的外籍员工,参加中国礼仪、文化、语言等短期培训的,学费由省财政承担。
(四)技术保障
一是项目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海南旅游业学历继续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