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展沙滩运动、水上运动、户外运动,建立完善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支持海南全岛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政策。因此,在国内新冠疫情已常态化、国际疫情仍硝烟正炽之时,年12月31日如期举办第二届海南海岛沙滩运动及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足以看出海南省旅文厅和三亚市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根据会议确定的主题,我想围绕沙滩体育、涉海运动及体旅融合谈几点看法:
第一,以产业思维统筹体旅融合。
开展沙滩体育和海上运动,表面看是引导游客和市民走出来,迈向面海的大自然,去体验、去健身、去运动,而未必局限于沙滩、局限于体育,而应秉持更开放、更开阔的思路,将其拓展为比赛、运动、训练、游乐、休闲等。从服务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局考虑,体旅融合更应体现为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体系与产业体系,包括休闲健身、户外运动、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等,进而形成与海南休闲康养、旅游度假、休闲农业、滨海渔业等交相辉映的大旅游、大休闲产业集群,将海南的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第二,专业开发户外运动场所。
这是确保沙滩、海上运动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体旅融合有序开展、重点突破、核心打造的工作基础。要针对各项户外运动的需要,做好用海用地的统一规划,包括对海滩、海面、海岛、海湾等的利用。主要类型有四:一是海水浴场,这是滨海城市的基本特色和大众需求;二是海滩体育,需要给予运动场所和配套服务的保障;三是海上运动,包括海滨、海湾、海岛,如潜水、冲浪、舢板等;四是涉海游乐,包括休闲、娱乐、游艺、器械等,涉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涉及海滩与海面相连的地域。上述运动场所的规划与建设,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的专业设计,做到专业、标准、实用,既能承担平时的休闲锻炼、专业训练,也能满足各类比赛的需要(包括全国和国际大赛)。在种类和数量的把控上,应对应现实市场的需求量;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发展,保持一定的供给弹性;有的运动场地要做好预约,切实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打造国际水准的海水浴场。
海水浴场(含沙滩)是海滨城市的天然会客厅,是市民与游客交集和共处的场所,也是一个地方的门面和形象。目前,全国海水浴场与欧美国家相比,都有明显发展水平的差距,甚至不如俄罗斯索契没有沙滩的海水浴场(乱石海滨),亟需要大幅度提升。一是要有视觉的审美感。拍出的照片应没有死角和瑕疵,海滩要干净、整洁、美观,无论是固定的、还是临时的遮阳伞,都应是一道靓丽风景线。二是必要的洗浴和服务设施应配齐和美观,如更衣、寄存、租借、冲澡、饮水等设施。三是精简不必要的经营业务。很多海滨浴场杂乱的原因,在于出租摊位太多,阳伞破旧和广告太多,杂乱功能太多,如租船的、飘气球的、租摩托艇等,唯有梳理和精简才能解决了;四是应有客流量的总体把控,避免像“煮饺子”一般的人满为患,同时搞好浴场沙滩的每日的筛淘养护,做好日常监管和保洁。
第四,积极申办多办体育赛事。
这是推动游客和市民户外活动,促进体育旅游健康发展的助推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除了带来大量参赛人员、带动游客和市民观赛、扩大对外宣传效应,更重要的是可带来后续赛事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例如,青岛举办奥帆赛之后,海上赛事就源源不断,年仅帆船赛事就举办7项,年又举办了全国风筝板锦标赛、年自然高尔夫海上丝绸之路(青岛站)探索赛、“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北海市年举办了51项体育赛事,其中国际性的1项,全国性的9项,全省性的4项,参赛人数约人。在申办体育赛事上:
一是可建立体育赛事的申办奖励机制,借鉴一些省市做法出台奖励措施;
二是积极申办大型赛事,包括国际赛事、国际区域性赛事,如“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亚洲沙滩运动会、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还有全国的、本省的赛事;
三是联合举办大型赛事,如大湾区的粤港澳三市都有马拉松、自行车赛,可以通过寻求协作联办,而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四是从申办专项赛事到各类体育赛事,可从海上运动、沙滩体育开始,向各类体育赛事扩展;
五是兼顾专业与业余赛事,迷你马拉松、山地越野赛、帆船挑战赛、名人海钓慈善赛、沙滩音乐节、体育健美、旅游形象大使比赛等。
第五,做好各类训练保障服务。这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场地建设,管理运营,外联协调,生活服务等。从旅游业的角度看,这是非常优质的客源市场,人数多、停留长、能回流。如广西北海市,仅专业足球训练基地就有18个,还有块社会足球场地,未来3年还将建设39块足球场地,每年供给需要冬训的专业体育队,时间长达4个月(从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冬训人员达4万人次。有关训练的保障服务包括:
一是参赛者的赛前训练,需要专业场地和服务保障;
二是外地专业体育队的冬训需要,主要是来自长江以北较冷地区;
三是业余运动爱好者的训练,如青岛开展“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开放青岛奥帆中心南坡道作为区帆船队、高校校队训练场地,年完成培训课时,培训人数人;
四是旅游者的休闲体验,主要是喜欢体育运动者。对三亚来说,滨海土地资源较为稀缺,除了涉海运动项目以外,可考虑在不靠海的一些县区,开发建设一些训练场地(如各种球类、田径运动等项目),以助推各类体育运动常态化,吸引游客与市民广泛参与,开创系列沙滩海上题材的体育旅游IP。
第六,加强旅游服务全面融入。
21世纪的体育运动将进入“场景时代”,运动场所除了体育元素以外,还可以是基于数字技术的交互娱乐平台、社群分享与交流的媒介、各种营销商机的交汇点,例如,疫情期间北京中创文旅集团承办的文博系统主办的“云上马拉松”(“国宝印记.百鸟朝凤线上赛”),就显示了体育产业与民众休闲生活融汇的发展风向。因此,推进旅游与体育的融合,既有引导游客和居民户外运动、观赏体育赛事的必要,也有体育运动需要旅游提供服务的需求。大力推进两者的融合,大有文章可做:
一是做好对体育大赛的旅游服务,如对运动员的食宿供应,提供金钥匙的礼宾服务,安排大赛间隙运动员的出行游览,组织观众观看体育赛事;
二是开展对体育训练者的旅游服务,如联络安排、提供团膳、住宿服务、业余生活;
三是对旅游度假者提供的体验性、培训性服务(潜水、舢板、冲浪),如运动器材租借、会员制服务;
四是把知名的体育运动场所开发为旅游吸引物,如大型赛事运动场馆、亚沙会场馆等,由旅行社开发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海南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区位、政策优势,是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康养、娱乐等产业发展的良壤沃土。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旅游发展阶段看,当前是以走马观花的大众游览方式占主流,而技巧性、体验性、运动性的旅游项目(大致相当于户外的体育运动)则明显不足,例如,像海上的游泳、蹼泳、冲浪、帆板、OP帆船、风筝板、皮划艇、赛艇等,在很多濒海国家国民会玩的比例较高,而我国则明显偏少偏低。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南所致力推动发展的海岛沙滩运动,不仅对弥补我国旅游的产品结构缺陷,全面缩小国民游览与国际水平差距很有针对性,而且对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也将做出积极贡献。期望这方面的努力,不仅会持续做下去,而且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让体旅融合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崭新IP!(本文系作者年12月31日在海南三亚年海南沙滩运动嘉年华暨第二届海岛沙滩运动及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有所删节)
作者简介:高舜礼新旅界特约评论员、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协调司前副司长,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