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历史,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进入了大发展之后,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都经历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过程。
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城市燃煤量骤增,本就是“雾都”的伦敦雾霾日益严重,到了年底,还发生了导致人死亡的“伦敦烟雾事件”,此事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也经历了一段牺牲环境来创造GDP的时期,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吹沙填岛,在过去的一段“野蛮发展”的时期,我们确实做了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而现在想要恢复生态环境,似乎却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了。
例如海南岛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大量填岛,而现在出于环保需要,又要进行拆岛、恢复生态环境,但出于种种原因,围填海整改进入了拉锯战阶段。
疯狂的房地产:填海造岛,一本万利
海南岛隔着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由于海南岛的海岸线坡度平缓、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海南岛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比海南岛的旅游业更为“发达”的,应该要数海南的房地产业了。
年,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海南就迎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的人才、资金纷纷涌向这个新设立的海南省,海南的房地产业也迅速迎来了高峰期。
年,是海南房地产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当年全省的房地产投资高达87亿元,占到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一半,火热的房地产行业让当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高达83%,而更为恐怖的数据显示,海南当年的财政收入有40%来自于房地产业。
这也导致了海南房价的一路飙升,年时,海南房产均价仅有元/㎡,年飙升至元/㎡,到了年上半年房价更是上涨至元/㎡。
暴利让炒房者迅速进入海南,大量开发商击鼓传花一样炒卖海南的地皮和房产,疯狂的房地产业很快就迎来了一次宏观调控。
在国家调控之下,开发商纷纷倒闭,留下的是遍布海南岛的烂尾楼,海南房地产业就此沉寂多年,直到年海南处置“烂尾楼”工程正式开始,海南房地产市场才开始逐步恢复。
年之后,海南的烂尾楼基本处理完毕,海南省政府也颁布全新的土地收益分配规则,令一级开发商最多可以获得70%的土地纯收益,巨大的利好让万科、鲁能、华润、富力等大型房企纷纷进入海南圈地,很快就将岛上海岸线地块“瓜分一空”。
但利好措施并没有就此停止,年,海南岛宣布建设国际旅游岛,再次给当地的房地产行业带来牛市,大批投机客涌入海南,海南的房价、地价快速上涨,为了降低成本并且“建造”更好的“海景房”,许多房企将目光投向了“填海造岛”。
从经济角度考虑,填海造岛每亩的成本大约为20万元,还无需支付巨额的拆迁费用,比直接拿地的成本要低上许多,当时海南房价已经达到了万元以上,填海造岛开发房地产,简直是“一本万利”;
从行政方面考虑,填海不涉及占用耕地、林地的问题,政策方面更为宽松。而且当时大家普遍环保意识不太强,海南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曾围填过海甸岛、万绿园等,填海造岛在环保方面受到监督并不严格,因而有实力的房企纷纷加入了填海造岛的行列。
环保风暴:戛然而止的遭到行动
年前后,大批填海造岛项目上马,葫芦岛、如意岛、日月岛等项目纷纷开始动工,在填海造岛的高峰时期,海南全岛一共有13个大型造岛工程在施工。
从经济角度而言,填海造岛既可以延伸海岸面积,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还可以刺激经济发展,毕竟在填海造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刺激各行各业的发展。
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不能一味只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顾生态环境。尤其是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圣地,本来就以自然风景闻名于世,大规模填海造岛必然会造成海岸线被侵蚀乃至后退,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
尤其是许多开发商在实际的造岛过程中,不断偷偷超出施工范围施工或在附近搞扩建,更是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的破坏,因而海南的填海造岛过程一直饱受争议。
其中,海南人对于葫芦岛的反对声浪又最为强烈,因为规划中的葫芦岛紧邻万绿园公园,建成后将会影响万绿园的景观,海口人对于万绿园的感情有多深,对于葫芦岛的反对就有多强烈。
一片争议声中,葫芦岛还是在多方推进之下动工了。
宣传资料显示,葫芦岛将建成一个离岸岛屿,并建设大剧院和灯塔酒店,但在年完成填海后,葫芦岛的项目似乎就陷入了停滞,宣传中的灯塔酒店项目已经“烂尾”多年,岛上除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临时建筑之外,别无其他建筑,荒无人烟、杂草丛生。
新闻报道显示,葫芦岛搁浅多年的主要原因,还是开发商中汇弘基公司资金不足,在旷日持久的利益纠葛之下,葫芦岛项目最终陷入了泥潭。
而更糟糕的是,葫芦岛的利益纠葛还没厘清,环保风暴就已经来临。
年,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了海南发展过程中的违规问题,要求立即停止违规项目,随后,海南省发文要求违规项目暂停建设、暂停运营,并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土地管理政策,从源头上堵死了开发商违规的可能性。
由此,海南填海造岛运动戛然而止,凤凰岛、海花岛、日月岛、葫芦岛、如意岛等项目均被责令暂停并进行整改。
在第一轮整改方案中,海南多数造岛项目并无需“拆岛”,例如葫芦岛项目只需要拆除部分设施,例如凤凰岛项目也只需要进行一定的整改并进行生态修复,当时许多开发商都提报了整改方案,寄希望于在整改完成后项目能够继续动工。
年,海南已经着手推进了葫芦岛便道的拆除工作和相关生态的修复工作;凤凰岛的生态修复工作也一直都在进行当中。
但环保风暴并没有就此停止,年初,中央环保督察组前往海南进行回访,并提出了第二轮整改意见。这一次,督察组使用“顶风而上、肆无忌惮”等词汇严厉批评了海南省政府,导致环保整改的大升级:整改不行,必须拆岛。
拉锯战: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在中央的压力下,海南省制定了“一岛一策”的整改方案,许多岛屿被要求拆除:葫芦岛被要求在年8月底前拆除,而凤凰岛二岛除了邮轮码头之外的填海陆域都需要在年底前完成拆除等等。
在接到拆岛的消息后,中汇弘基公司马上致函海口市政府,要求暂停拆岛,并进行环保评估,中汇弘基公司还认为,现在葫芦岛市值已达百亿,如果政府要求拆除,应当照价赔偿。
这一表态让葫芦岛拆除工程也陷入了拉锯战当中。尽管年春节未过完,施工工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葫芦岛的拆除工作,但拆岛遭到了开发商的强烈抵制,拆岛推进地并不顺利。
在凤凰岛上的情况也是类似,尽管拆岛的消息满天飞,但具体补偿方案、甚至拆岛方案都没有“正式下文”,负责人声称谈判已经“搁浅”,拆岛工程也似乎陷入了停滞,其他岛上的情况也大致类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因为当初环保督察宽松,企业在项目获批时都是经过了正规手续的,许多项目在当时也是“重点工程”“明星项目”,企业已经为此投入大量资金,如今却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困境,他们当然会想要为此“讨个说法”。
而且,不仅仅是开发商、项目公司,有许多专家也在反对盲目拆岛,因为当初填海造岛破坏生态环境,但现在盲目拆岛依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有参与海南造岛项目环评的专家表示,拆岛相当于第二次工程,原本造岛已经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次伤害,盲目拆岛更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尽管在整改方案中,经常会提到“恢复原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海洋地貌已经不可能“还原”,对生态的破坏也已经不可逆,如果拆岛时论证不充分,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更严重的破坏或者加剧海洋的污染。
例如,有专家指出,凤凰岛一期工程建设在白排礁之上,对于珊瑚的影响很大,但凤凰岛二岛所在海域珊瑚并不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如一期,因而对于凤凰岛而言,可行的整改方案也许不仅仅“拆岛”。
有官员指出,为了完成建设邮轮母港的发展任务、并兼顾生态环保,那么就必须解决凤凰岛附近海域的核心问题:水动力问题。
这个问题,不一定仅有拆岛可以解决,例如将凤凰岛一岛、二岛中间连接的部分开口、让海水能够得到充分交换,也许就是一种两头兼顾的措施。
总的来说,许多专家都认为,拆岛也会破坏生态环境,拆岛应该经过更加谨慎、充分地进行科学论证,才能让海南岛的围填整改行动能够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不至于最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都“落空”。
种种因素综合之下,如今海南的围填海整改似乎已经陷入了拉锯战,短期内似乎很难“了断”。
实际上,现在海南所面临的拆岛困局,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海南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地方财政还严重依赖房地产,为了GDP不顾环保填海造岛几乎是一种“必然”,就如同中央环保督察组所言,海南是“鼓了钱袋、毁了生态”。
如果不能找到一条摆脱房地产依赖的经济发展道路,即使现在拆了岛,未来在GDP的压力之下,一定还会有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产生,实属“治标不治本”。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海南自贸区方案正是为了给海南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让海南经济能够摆脱房地产依赖,也能够摆脱这种“先破坏、再保护”的发展道路。
海南岛自然风光迷人、地理位置优越,我们当然也希望它能够找到一条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我们也期待自贸区方案能够为海南走出一条新道路、让海南真正担起改开的“全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