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个新闻发布会4月1日,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期间,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疫情防控组组长和专家组组长韩英伟介绍了海南下一阶段将采取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韩英伟透露,下一阶段,将全面恢复社区常态管理。除有境外居家隔离人员的小区外,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全面恢复常态化管理,不再设置卡点检测体温,不再查验健康码或出入证。有境外居家隔离人员的小区,须继续落实进出测体温和查验健康码的管理措施。倡导科学佩戴口罩。除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间的境外抵琼人员和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实验室病原检测、入境(入琼)口岸、餐饮服务、公共交通等行业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外,其余人员可不佩戴口罩。全面恢复服务业,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城乡集市和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店、理发店等公共服务场所和各类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区和公园绿地等。人群密集和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如大型商场、农贸市场、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码头等),进入时继续保留体温检测。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正常举办除国际会议外的各类会议,参会人员要查验健康码和体温检测;正常使用中央空调,调整健康码使用场景。除口岸外,不再将健康码作为省内各公共场所(包括医疗卫生机构、药店和省内客运车站)出入的限制条件。公告一经发出,全国各地的网友炸开了锅!也有网友说:“挺合理的!”根据丁香医生发布的数据来看,自2月25日起,海南省已无新增病例连续38天。病例清零10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低风险地区。那么低风险地区可以不戴口罩吗?02可以不戴口罩?病例清零并无新增就可以不戴口罩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怎么定义疫情低风险地区?疫情低风险地区标准国家认定标准为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主要包含三类:1.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者和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县。2.无确诊病例,但有疑似病例或阳性检测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区域。3.有确诊病例,但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的县。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控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低风险地区。未来将会有大量的县域不断进入到低风险区域,但是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居民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要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去人员聚集的场所,建议还是佩戴口罩。复工复产时采取分区作业,分散就餐。如果在密闭的作业场所工作时,还是要正确地佩戴口罩,并尽量缩短在这些场所的工作时间。此外,还要做好个人的自我健康监测。而海南省公告说的是科学佩戴口罩,而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不戴口罩,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可以不戴口罩,人员密集的地方该戴还是戴!02科学佩戴口罩看建议!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从普通公众、特定场所人员、职业暴露人员以及重点人员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场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学指引的建议。一、普通公众(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
防护建议:不戴口罩。
(二)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四)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二、特定场所人员(一)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三、重点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四、职业暴露人员(一)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
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五、使用注意事项(一)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二)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三)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四)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五)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希望全国乃至全球解禁的一天早日到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