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才女叶嘉莹教书70年,95岁捐款35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在一次访谈中,鲁豫问叶嘉莹:

“你有没有谈过恋爱?”

叶嘉莹摇了摇头,回答:

“没有。”

鲁豫非常惊讶,说:

“我不信,每个人都有青春时代,你怎么会没有谈过恋爱?”

是啊,这位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在讲台上,总是能将诗里的爱情讲得出滋入味,怎么可能没有一桩爱情故事呢?!

然而,叶嘉莹的答案是认真的。

不仅恋爱是空白,她的婚姻也是悲剧。

叶嘉莹与丈夫共同走过60年的岁月,育有两个女儿。

然而多年来,她对丈夫只字不提,引起了外界的无数猜测和遐想。

直到丈夫去世后,叶嘉莹才将实情公布。

原来,她与丈夫的“白头偕老”只是字面意思,她并没有享受到她所期望的幸福。

那么,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少女叶嘉莹

01

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在航空署工作,母亲是一名老师。

,它不只是一个数字,也代表了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

叶嘉莹的整个少女时期,浸泡在日寇侵华的国仇家难中。

年,抗日战争爆发,她在上海工作的父亲与家人失去联络。

而留在北平沦陷区的母亲因为牵挂丈夫,四年后腹中长了瘤,在开刀后伤口感染,得了败血症,不幸病逝。

母亲入殓那天,钉子钉在棺材上,砸钉子的声音一声声砸在叶嘉莹的心上,让她记了一辈子!

这年,叶嘉莹17岁,刚刚考上辅仁大学中文系。

少年丧母,让她变得孤僻忧郁。

上学的时候,她几乎从未和学校的男生说过话。

有人给她写情书,她一封都不回。

因此,叶嘉莹成了辅仁大学的高冷女神,男生们批评她:

“黜陟不知,理乱不闻,自赏孤芳,我行我素。”

不过,叶嘉莹幸运地遇见了恩师顾随。

顾随是著名的诗词家,当他读到叶嘉莹的诗,劝诫道:

“太凄凉,年轻人不宜如此。”

他认为当下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要为国家、为人类做一些事情。

“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这句话改变了叶嘉莹做人的态度,从此,她努力过一种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不回首,不怨怼,不强求。

与此同时,她追随顾随,立下了对诗词的终生志向。

毕业后,叶嘉莹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因为讲课精彩,叶嘉莹深受学生欢迎,同时被3所中学邀请去教课,还跟自己曾经的中学英文老师成了同事。

英文老师一直很喜欢叶嘉莹,于是便想让她成为自己堂弟赵钟荪的妻子。

叶嘉莹赵钟荪

02

赵钟荪一看到叶嘉莹的照片就被深深吸引,他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追求她。

他先和叶嘉莹的弟弟拉近关系,然后常常去叶家打乒乓球和玩桥牌。

一来二去,叶嘉莹自然跟他熟识了。

虽然赵钟荪在秦皇岛的煤矿公司工作,但他一放假就赶到北平来看叶嘉莹。

他多次求婚,叶嘉莹都没有答应。

两年后的一天,赵钟荪突然说:

“我秦皇岛的工作丢了。”

叶嘉莹忙问发生了什么,他却不说。

“失业的原因至今他也没有告诉我。”

这让敏感的叶嘉莹陷入了自责:

“难道,他是因为常请假到北平来看我才丢了工作?”

紧接着,赵钟荪生病了,他被困在北平,失业和生病让他的情绪陷入了低谷。

就在这个时候,姐夫帮他谋到了在南京海军的一份文职工作。

赵钟荪抓住这个机会,他半哄骗半威胁地对叶嘉莹说:

“你嫁给我好不好?如果你不答应,我就不去南京!”

叶嘉莹出于某种弥补心理,想:

“他可能真是因为常请假到北平来看我才失去工作,如今失业又生病,好不容易谋到个职业,别耽误了。我不能不讲义气,在这个时候拒绝他。”

就这样,她一愧疚、心肠一软,就嫁给了他。

年3月29日,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两人的结合没有心跳,没有脸红。

叶嘉莹完全是看赵钟荪可怜,不好意思拒绝,同情心泛滥而答应了求婚。

这场没有爱情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也为她日后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苦痛。

抗战胜利后平安归来的父亲,也不满意赵钟荪,他说:

“这人学无专长。”

父亲一语成谶。

在这段婚姻中,赵钟荪扮演了一辈子的“被供养者”的角色。

03

婚后,叶嘉莹离开深爱的北平,跟丈夫先是去了南京,后是去了中国台湾。

到了那里,赵钟荪遭遇“白色恐怖”,被抓起来关了3年。

叶嘉莹和刚出生的女儿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丈夫的大姑姐。

寄人篱下的日子可不好过——

每天晚上,叶嘉莹得等大家都睡了,才能在过道打地铺休息。

白天吃过午饭,大姑姐一家都要午休,叶嘉莹担心女儿哭闹,便抱着女儿顶着大太阳出门,到远处的树荫下打发时间。

内心苦楚的她,常常在深夜以泪洗面。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在给学生上课

好在,第二年有人介绍叶嘉莹去外地教书,她得以搬进宿舍,解决居住问题。

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吃奶的孩子独自谋生,三年不见丈夫出现,所有的同事都用奇怪的眼光来看她。

但是,叶嘉莹不能解释。

“那个时期,如果说我先生被关了起来,那还得了。”

那几年,她体会到了什么叫寄人篱下,什么叫人言可畏,什么叫世态炎凉。

明明她才27岁,却有了中年的心境,她感到自己的青春不曾开过,就已经零落凋残。

“我是没有在春天生活过就到了秋冬。小时候是处在抗战的沦陷区,我没有经历过少女的春天;新婚本应该美满快乐,而我刚刚结婚就生活在忧愁患难中,真的是没有春天的人。”

叶嘉莹全家福

04

三年后,叶嘉莹的丈夫重获自由。

叶嘉莹还没来得及欣喜,就立即被另一层阴云笼罩。

心理本就不明朗的赵钟荪,在饱经牢狱生活摧残后,性格严重扭曲。

他焦躁多疑,动辄暴怒,对妻子咆哮欺凌,甚至拳打脚踢!

年,叶嘉莹生下小女儿。

这让重男轻女的赵钟荪愈发不满,屡屡对妻子施威。

与此同时,“学无专长”的赵钟荪,每份工作都干不长,常常处于失业状态。

在外面没有权威和尊严,回家对妻子喝五吆六,更加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而叶嘉莹为了两个女儿,她极尽忍耐,以平静示人,只在梦中舔舐伤口——

在梦里,逝世多年的母亲突然出现,要接她回家。

她看见自己回到北平四合院的老家,进入大门之后,却发现所有的房门都是紧锁的,哪个门她都进不去!

叶嘉莹的痛苦真是难以言表,最难熬的时候,她想过“杀死自己”,可两个女儿怎么办呢?

最终,解救她的,是王安石的一首诗: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叶嘉莹反复吟诵这首诗,竟然谅解了丈夫。

“万物都有自己的恶,就像瓦虽然砸到你了,但你不要怪它,它自己也碎了,它不是自己想掉下来的。那么不如选择原谅,然后过好自己的人生。”

叶嘉莹告诉自己,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

从此,她从悲苦中提振了起来,将精力放在教书、研究古典诗词上。

虽然丈夫的无理取闹仍然存在,但她已经不再为此烦恼了。

05

一天,台静农读叶嘉莹的诗,大呼惊艳!

于是,他决定邀请她到台湾大学担任教职。

叶嘉莹越讲越出名,最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同时邀请她去讲课。

年,美国学界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叶嘉莹被交换到密歇根大学教书。

因为她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第二年她又被哈佛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在哈佛,除了上课,叶嘉莹整天在图书馆的研究室里工作——

她早上吃两片面包,中午带一个三明治,晚上再买一个汉堡包,过着清苦却怡然自得的日子。

这时,丈夫赵钟荪提出:

“你先把两个女儿带去美国,然后我再以探亲的形式赴美。”

叶嘉莹照做了。

两年后,交换期限结束,叶嘉莹准备回台。

但赵钟荪却拒绝回去:

“我在那里被关了这么久,不想再回去了,我要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

叶嘉莹只好把两个女儿交给丈夫,独自返回台湾。

她原本希望丈夫能够找份工作,然后好好照顾两个女儿。

未料,丈夫谋生乏术,仍然需要叶嘉莹来供养。

按照当时的汇率来说,叶嘉莹赚的台币难以承担丈夫和女儿在美国的生活费用。

因此,她决定去美国工作。

叶嘉莹与父亲

可是,当她想把老父亲也接去团聚之时,签证并不顺利。

领事馆的人说:

“你前两年走时,把两个女儿带出去,又把你丈夫也接出去,现在你要把你父亲接出去,你等于全家移民,不能给你签证。”

为了跟父亲、丈夫、女儿团聚,叶嘉莹阴差阳错之下,最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用,带着全家迁居到了温哥华。

左三为叶嘉莹

06

不过,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有个条件:

“必须用英语讲课。”

这可让中文系毕业的叶嘉莹犯难了。

但想到上有八十岁的老父亲,下有一个念大学、一个念高中的女儿,丈夫又没有工作,她硬着头皮答应:

“好!”

为了胜任工作,她每天抱着英文词典,查生字查到半夜两点钟。

第二天,再用生硬的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难得“跟在地上爬行一样”。

不过,叶嘉莹每次讲课都倾囊相授,将自己的全部感情投入其中,这份真诚吸引了不少学生。

刚开始,她带的班只有十六七个学生,一个学期后增加到了六七十个。

半年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直接聘她为终身教授。

那些年,叶嘉莹用言行、实践来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从她的行为、她的身上,看到中国文化中美好的东西。

由于忙于工作,叶嘉莹自然顾不上家庭,便雇了一个保姆帮着洗衣做饭。

可这赵钟荪就不乐意了,他开始在家里发脾气。

每到下午五点钟,他就会一个电话打到妻子办公室,质问道:

“该做晚饭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叶嘉莹只能小声说:

“对不起,我还在跟一个研究生讨论问题,还没有讨论完。”

有时讲课稍晚,回家后,赵钟荪就摔锅砸碗的。

而叶嘉莹“因没有做好家事怀着负疚的心情面对夫权的责怨”,默默地去收拾一地摔碎的锅碗。

她也不敢吵架,收拾好就去灯下查生字。

“我如果吵架,不查生字,明天谁去教书?谁养活一家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07

叶嘉莹的隐忍退让,让丈夫变得更加不可理喻。

一天,赵钟荪把院子里种的树,用剪刀把枝叶全部剪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一次圣诞节,他看着家人把圣诞树装饰得美美的,突然暴怒把礼物毁了一地。

心理扭曲的赵钟荪,“他就是要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毁掉!”

晚年,叶嘉莹提到丈夫,说:

“我所遇到的人是一个完全无法理喻的人,是你们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出来的一种人。”

那么问题来了,她为什么不离婚?

一方面,叶嘉莹成长于旧式的古老家庭,受到了“旧道德、新知识”的教育:

“你可以学习现代的新知识,可是你遵守的礼法,你的行为、生活,要符合旧道德的标准。”

这让她形成了遇事退让、不怒不争的性格。

另一方面,叶嘉莹立身处世的准绳是“弱德之美”。

什么叫弱德之美?

意思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收敛、以委曲求全的品质。

因此,那些年叶嘉莹在思想上没什么觉悟,只是觉得一切都该逆来顺受,以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为美德。

“我大半生没主动追求过什么,面对不公和苦难只有尽力承担。把我丢到哪里,我就在那个地方,尽我的力量,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哪怕在婚姻里吃尽暗亏,她也只会默默忍耐。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两个女儿。

叶嘉莹女儿婚礼现场

08

这时,命运给叶嘉莹来了个致命一击,让她开始醒悟!

年3月,叶嘉莹飞去美国参加一个中国文学会议。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她蹦出来一个念头:

“我一辈子辛勤劳苦,到晚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想我将来可以乐享余年。我可以从温哥华飞到多伦多去看望我的大女儿,到匹兹堡看望我的小女儿,将来我的女儿有了孩子,我可以帮她们照顾孩子,跟现在所有的外婆一样。”

然而,在多伦多看完大女儿后,她飞到小女儿家才三天,就接到一通

“您的大女儿和女婿出了车祸,双双罹难……”

叶嘉莹以为早年的苦难都应该过去了,没想到命运又跳出来捉弄她!

作为家里的支撑者,她还不得不强忍悲痛,立即赶去多伦多为孩子料理丧事。

她一路流着泪飞往多伦多,又流着泪回到温哥华。

回到家后,她把自己关进房间,闭门不出,日日哭泣,整整十天。

这十天里,她写下十首《哭女诗》,其中有:

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

回首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大女儿言燕,就是那个从小跟着叶嘉莹吃苦,跟着她在亲戚家打地铺的孩子啊……好不容易长大、成家立业,一刹那间就都成了空!

十天之后,叶嘉莹回到讲台,继续教外国学生们诗词。

但是,当她讲到杜甫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时,她突然怔愣在原地,小声啜泣起来。

那一刻,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在北平沦陷区,家国的苦难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无常。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再也没有一个长辈的家人了。我一辈子吃苦耐劳,为了我的家,我什么苦难都忍受了。没想到,我的苦难还不够,垂老之年,还给我这么大的打击!”

09

叶嘉莹痛定思痛后,突然觉悟:

“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我要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

那么,她做了什么?

“我愿意自费回国教书,我自己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讲课也分文不取。

我要把我的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我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她的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争取。

这一选择,让她青史留名。

年,叶嘉莹回到了北京大学教书,不久又接到了南开大学的邀约。

她讲中国古典文学,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作品讲到诗词大道,从温庭筠、晏殊、姜白石的小词长短句,解读人性之美。

从那以后,她在加拿大和中国两地跑,如此奔波三十多年。

终于用母语讲授古典诗词,这让她感到精神奕奕。

一天,赵钟荪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上课的模样。

只见,他的妻子素衣华发,神采飞扬,一边意气风发地讲课,一边连连打起手势,仿佛发着光!

他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惊奇:

“这是你在讲课吗?这真的是你吗?”

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叶嘉莹除了是他的受气媳妇,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讲师、一位充满生命力和热情的人!

而赵钟荪的外甥,偶然得知舅妈竟然有这么高的成就,也觉得不可思议:

“在我的印象中,舅妈只是一个在家里洗衣擦地、架着竹笼为女儿烘烤尿片、在厨房里洗菜的妇人。“

10

年,赵钟荪在温哥华去世。

他临终前,伸出手来,要与妻子相握。

“他伸出手来要握手,我就也伸出手来与他相握,希望他走得平安。以前朱疆村曾有一句词说‘身后牛衣怨亦恩’,我现在可以说对此深有体会。”

面对丈夫的离世,叶嘉莹无悲无喜,只写下一句:

“一握临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净尘埃。”

后来,她坦然地告诉世人:

“我从未体验过爱情的滋味。如果要说陪伴和甜蜜,那也都是诗词给的。”

年,91岁的叶嘉莹接受南开大学的邀请,从此定居南开大学。

一些诗词爱好者出资为她在南开盖了迦陵学舍,名字取自她的号“迦陵”。

“他们说我年岁大了,不能老坐着飞机跑来跑去,希望我回来能够定居,所以给我盖了迦陵学舍。”

年,94岁的叶嘉莹将变卖房产所得万元,全部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持中国古典文化研究。

年,95岁的叶嘉莹,再次向南开大学捐赠万元。

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累计捐赠万,这样的善举轰动了全国。

然而,有记者好奇道:

“当老师有这么赚钱吗?”

叶嘉莹面对质疑,淡然一笑:

“我本来是想和你谈谈文学,谈谈诗词。没想到,你只是关心我的钱。”

11

叶嘉莹变卖家产,将过千万的财产全部捐献,自己却粗茶淡饭,勤俭度日。

多年来,她不讲究吃穿,晚上请保姆做顿饭,第二天中午就吃点剩饭剩菜。

一天,鲁豫去拜访叶嘉莹。

一进门,就呆住了:

卧室里堆满各种书籍,冰箱里只有一点儿绿叶蔬菜和几罐腐乳。

她的午饭是清水煮几片菜叶,蒸几个馒头,一顿饭就过去了。

鲁豫感叹:

“我实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90多岁老人的生活状态,老实说,如果是我,我做不到。”

对此,叶嘉莹淡淡地说:

“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或什么东西,而丢掉了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年2月,叶嘉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声愈隆。

很多人通过她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

“学习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研究古代文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叶嘉莹是这样回答的:

“我国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理想、意志、操守、道德时常感动着我。尤其当一个人处在一个充满战争、邪恶、自私和污秽的世道之中的时候,你从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诗词中看到他们光明俊伟的人格与修养,你就不会丧失你的理想和希望。

我虽然平生经历了离乱和苦难,但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而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意志,是黑暗尘世中的一点光明。我希望能把这一点光明代代不绝地传下去。”

其实,叶嘉莹自己的一生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早年丧母,青年漂泊、缺爱,晚年痛失爱女。

然而,尽管经历了这些巨浪般的打击,叶嘉莹并没有被击垮,反而在古诗词中找到了力量。

她“一世多艰”,却“寸心如水”: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的智慧,支持我度过了平生种种忧患与挫折。我的心像水一样,可以经过打击,然后仍然保持内心的方向。”

因此,她要将诗词中那美好高洁的世界,传递给年轻人。

“中国古典诗词,这么好的东西不讲,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青年。”

虽然叶嘉莹的感情世界如白开水一般单调,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诗词的热情和力量。

她用一生的坚韧和强大,诠释了学习古诗词、古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人说她一生没有什么故事,其实诗词就是她全部的故事。

参考书籍:

01《沧海澄波:我的诗词人生》——叶嘉莹

02《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叶嘉莹口述,张侯萍整理

03《叶嘉莹传》——熊烨编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