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摘穷帽乡

黎族老人在景区内从事传统技艺织黎锦。 吴天军 摄

中新网海口5月21日电(记者王子谦)今年以来,海南两个黎苗少数民族国家级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其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依托热带雨林、温泉、黎苗风情等资源禀赋,实施“旅游+村委会+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吃上旅游致富饭。

日前,记者走访海南保亭槟榔谷景区了解到,景区将贫困户纳入发展规划,通过土地租用、农产品收购、精准扶贫商铺等形式,帮助其增加各项收入,摘掉穷帽。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海南省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距三亚市区约18公里。景区创建于年1月18日,是海南省六个国家5A级景区之一,也是全国首家民族文化5A级旅游景区。

原贫困户黄小梅在景区就业,顺利脱贫致富。 吴天军摄

记者在槟榔谷景区看到,有相当比例的工作人员是本地黎族村民,他们熟悉黎族传统文化,业务熟练待客热情大方。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贵介绍,景区推行“景区+农户”、“农民+员工”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依托旅游资源,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引导发展生产和在景区出售农副产品等,助力脱贫攻坚。

据悉,在槟榔谷工作的当地贫困员工,可以获得六项收入:一是村民因征收青苗获得的补偿收入;二是村民土地出租获得的租金收入;三是村民在已享受租金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获得的额外收入;四是村民参与工程建设获得的务工收入;五是景区免费提供商铺给村民经营获得的经济收入;六是在景区内从事管理服务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等。

惠农一条街是槟榔谷特色。景区在年至年间,累计投入多万元,打造一条拥有个商铺的“惠农街”,并无偿提供给村民自主经营农副产品。截止年村民在“惠民街”各商铺经营农副产品年均创收达6万元。此外,还带动村民在景区周边开设农家乐饭店、水果店、超市等38家,旅游资源带动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保亭县三道镇甘什下村村民黄小梅靠景区发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以前种水稻和槟榔,由于交通不方便,每个月的收入很少。”她告诉记者,如今在槟榔谷惠民街有了摊位后,淡季一天赚-元,旺季一天赚-元,“现在房子盖了车子也买了,日子越过越好。”

吉贵介绍,景区近十年来累计投入0余万元用于对周边村镇的资助,为有劳动能力或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如今,农民在槟榔谷景区就业,既有稳定工作又不用背井离乡,实现了“就业不离家、失地不失业、收入有保障”。据统计年在景区及其周边各商铺“吃上旅游饭”的从业人员达人,其中精准扶贫户家庭成员21人。年累计支付21名贫困户员工工资达元,人均工资元/年。此外,景区大力推进扶贫产业项目的开发,从年至年,每年将8万元(含就业人员的工资)定期分发给三道镇户贫困户。

住在槟榔谷旅游区甘什黎村72岁的林国民,在槟榔谷非遗甘什村手工编织岗任职,每月工资元(不含其它福利补贴)。他说,景区开发家中得到丰厚的租地款和工资收入,儿女都住上了楼房,一家老小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不但可以养活自己,每天还可以接触到很多游客,让晚年生活过的非常有意义。”

据悉,为进一步扩大扶贫工作成功模式的辐射,槟榔谷景区从年底开始,在省内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市进行“非遗”传承人、文身阿婆、编织手工艺匠人的招聘活动,截止目前已招聘近百人。

吉贵表示,槟榔谷景区未来将从民宿、农业休闲观光、民间手工艺、农产品销售等多渠道开拓新的就业路子,结合周边黎苗族土特产及手工艺品以开办商铺,创建产销一体的产业链,通过创建黎族民宿合作社,进一步在美丽乡村旅游方向上发力,让更多游客接触到黎族文化,也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

海南省旅游景区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海南景区扶贫投入资金大,参与时间长,随着景区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由于旅游业需要大量用工,从而大量带动周边乡村劳动力致富。此外,景区除救济式扶贫外,还开展了就业扶贫、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人才培训扶贫等多种方式,通过“扶智”带动扶贫,为农民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