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增刊第四篇构建全岛同城化发展新格

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915776.html
海南省积极构建全岛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全岛作为大城市、大景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具有热带海岛特色和绿色、开放、高效、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海南“全岛同城化”概念作为引领海南岛未来发展的“一张蓝图”被提出来,并在《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纲要》初现雏形,该规划确定了海南省到年的战略目标和年的发展愿景。在“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下,把海南全岛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全省城镇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以及实施省域“多规合一”,以生态文明、全岛同城、区域一体、梯度推进、城园互动、产城融合为指导,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形成“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中部山区生态保育”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进“2+4+N”建设格局,形成“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海口、三亚、儋州、琼海4个中心城市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若干县城率先提质扩容。

1.建立协调有序的城镇等级规模

海南本岛规划“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市县域中心城镇-小城镇”四级城镇体系,包括2个省域中心城市、2个区域中心城市、14个市县域中心城镇,以及个小城镇(其中重点镇56个)。

本岛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单位:万人

注:城镇规模预测至年规划期末;三沙的城镇等级规模另行规定

2.加强蓝绿空间保护和建设

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蓝绿空间整体格局。整合蓝绿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充分利用沿河、滨湖、靠山、临海空间,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岛域生态廊道建设,承载城市公共活动,发挥生态与防灾功能。城镇生活游憩型蓝绿空间包含城镇绿道网、城镇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多个层次,点线面相结合,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城镇。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

增强蓝绿空间的服务功能。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局社区公园,增加小尺度、人性化的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提升街道绿化品质,兼顾生态效益、公共活动和景观需求,增进市民交往交流。增强景观的层次度、细腻度与品质感,加强无障碍设计,提升舒适度。

3.推广绿色低碳的开发模式

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在城市建设、旧城更新中注重节水节材,加强屋顶绿化,发展绿色建筑。在海口、三亚的重点地区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有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动废旧玻璃、通信设备、家电等再生资源规模化、绿色化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建立绿色城镇交通体系。全面建设以提高效能、降低排放、保护生态为核心的绿色城镇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促进出行公交化、慢行化,积极倡导使用环保节能的绿色交通工具。海澄文定、大三亚地区构建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步行组成的绿色城镇交通体系,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的高效分级公交网络。

严格控制碳排放,保护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探索在江东新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地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试点。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尊重自然本底,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4.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有机更新

全面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零散用地进行统筹整合、统一开发。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综合提升城镇空间效益与品质。因地施策,综合提升城镇空间效益与品质,塑造城市风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深化海口市城市更新与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稳步推进旧城区、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5.推进产城融合开发布局

坚持生产与生活要素集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实现以产带城、产城融合的开发布局形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吸引高端资源要素和人才集聚,推动城区、园区、港区融合发展。发展“一城多产”“一产多城”的产城融合模式,注重园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以及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步建设。

原文见《城乡建设海南增刊》第38页

编辑:王越

三里河路9号每周播报第一期

小编说两刊:海南专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3.html